医院资讯

最正规最有信誉娱乐平台

​罗湖医院集团家庭医生团队8月健康温馨提示

发布日期:2023年08月08日 10:57    作者:     来源:     点击:

八月来了,又到了一年中最热的时候,炎炎夏日,出门也需要“全副武装”,不然难以抵挡扑面而来的热浪。在夏季,气温过高、湿度大、风速小等条件下,非常容易引发中暑。

中暑,绝不仅仅是热得难受、歇一会儿就能缓过来的小事,关于中暑我们仍存在很多误区。

误区一:只有白天室外才会中暑吗?

中暑是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衡所致,不仅仅是白天,当环境温度、湿度升高,就算没有受到太阳直射,闷热、不通风等也会引起中暑。

误区二:大量饮水可以解决中暑吗?

需要注意的是,大量出汗后过量饮水会出现低钠血症,也就是我们俗称的“水中毒”,所以在中暑后要补充电解质,可以是淡盐水、补液盐或者运动饮料。

误区三:中暑昏厥急救掐人中可行吗?

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晕厥都一样,不推荐掐人中,掐人中有时甚至可能因为疼痛刺激引起误吸窒息,反而存在病情加重的潜在风险。

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家庭医生团队温馨提示您

长时间在高温、潮湿的环境中,如果发生这几种情况时,可能已经中暑了,需要及时休息:

先兆中暑者会出现口渴、食欲不振、头痛、头昏、多汗、疲乏、虚弱等症状,但因为这些症状往往缺乏特异性,不易引起大家的重视。

轻症中暑者可能出现恶心、呕吐、心悸、脸色干红或苍白,注意力涣散、动作不协调,以及体温升高等症状。

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、热衰竭和热射病。其中热痉挛主要可出现肌肉痉挛现象;而热衰竭则主要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,如可出现精神疲乏、头晕、恶心等症状;热射病则是最严重的一种,可引起高热、精神障碍,有的甚至可导致出现休克,最严重的可引起昏迷、肝、肾功能衰竭,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。

如果身边有人中暑了,怎么办?

罗湖医院集团家庭医生团队

给您来支招

脱离中暑环境。一旦发现自己或有人中暑,先拨打“120”急救电话,然后进行力所能及的现场急救。

1、搬:停止活动,迅速脱离高温、高湿环境,转移患者至通风阴凉处,但不宜迅速转移到温度过低的空调房内,尽快除去患者全身衣物。

2、量:快速测量体温,最好是测量直肠温度,也可测量体表温度(腋温或耳温)做参考。如腋温或耳温不高,不能排除热射病,应每10分钟测量一次或持续监测体温。

3、擦:用冷水帮患者擦身并持续扇风,也可用冷水淋湿的毛巾或冰袋、冰块放在患者头部、颈部、腋窝或大腿根部腹股沟处等大动脉血管部位,帮助患者散热。

4、补:快速补液。如果中暑者清醒,没有恶心呕吐,可以喂其喝淡盐水或者运动饮料,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,否则,会引起呕吐、腹痛、恶心等症状。

在生活中,也可采用以下方法来预防中暑:

1. 减少外出:老年人、孕妇、有慢性疾病的人,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,在高温季节尽可能减少外出。必须外出时,尽量选择清晨和傍晚,减少逗留时间。如在中午出去,可以不时在银行、商场等室内凉爽场所,休息数分钟后继续户外活动。

2. 遮阳避暑:打遮阳伞、戴遮阳帽和遮阳镜,涂抹防晒霜,减少在太阳直射下的户外活动时间。

3. 及时补水:夏日外出时,随身携带运动饮料或淡盐水,及时补充。还可饮用预防中暑的降温饮品,如山楂汤、冰镇西瓜露、绿豆酸梅汤等。

4. 注意饮食健康和卫生:夏季饮食宜清淡易消化、高维生素、高蛋白、低脂肪饮食,注意不要吃得太油腻。不过,蛋奶以及鸡、虾、鱼等白肉还是要吃的。平时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,不要酗酒、醉酒。

5. 随身携带解暑药:如人丹、十滴水、藿香正气水、风油精、清凉油等,一旦出现中暑,可用所带药品缓解症状。

夏季解暑良方,潮汕“青草水”

1、夏桑菊,源自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《温病条辨》的经典名方“桑菊饮”,主要由夏枯草、桑叶和菊花配伍而成,具有清肝明目、疏风散热、除湿痹和解疮毒等功效,用于风热感冒、目赤头痛、头晕耳鸣、咽喉肿痛和疔疮肿毒等症。

2、五花茶,是中国民间的一种传统饮品,由木棉花、葛花、金银花、鸡蛋花、槐花组成,具有清热、解毒、消暑去湿的功效,还可利小便、预防流行性感冒的功效,最宜在夏天饮用,但是腹泻,下痢属寒湿者不宜服用,且孕妇慎用。

3、竹蔗茅根汤,由竹蔗、白茅根,马蹄、红萝卜、糖冬瓜组成,大火煮开之后,小火煮20-25min,具有清热下火、生津止渴、润肺排毒的作用。

4、白花蛇舌草,也叫龙吐珠,这种植物的叶下能开出白色的小花,就像蛇吐信子一样,它的名字也是因此得来的。白花蛇舌草是一种功效出色的药用植物,它全、株都可以入药,具有清热解毒和利尿消肿以及活血止痛等多种作用,是潮汕爸爸妈妈煲青草水常用的一种草本植物。

温馨提醒

预防中暑、远离中暑。本期的健康温馨提示您有没有掌握呢?罗湖医院集团家庭医生团队祝您神清气爽,心情欢畅,出门记得防骄阳,多吃清淡多喝汤,起居规律身健康,千万千万莫贪凉,拉肚热感要预防,夏季祝福最绵长



来源:社管中心

部分内容来源于健康中国、中国疾控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