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院资讯

健康科普

您的位置: 首页 > 医院资讯 > 健康科普 > 正文

7.28世界肝炎日|乙肝可防可治,不能置之不理

发布日期:2023年07月25日 10:44    作者:     来源:     点击:

如今

仍有不少人对乙肝存在误解

对乙肝知识缺乏

不仅会影响

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正常生活

也不利于乙肝的防治

只有正确认识乙肝

才能更好地防治乙肝

每年的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

在世界肝炎日即将来临之际

一起跟着

罗湖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陈明发医生

了解更多乙肝防治知识

1 什么是乙肝携带?

乙肝携带状态,严格地说是指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状态,民间通俗叫“乙肝大三阳”、“乙肝小三阳”之类,指血液检测单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(HBsAg)阳性,但无肝炎症状和体征,各项肝功能检查正常,终身带毒,可能一生不发病,也可能逐渐恶化加重。因为无任何症状体征,很多患者未及时检测确诊,即使知道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,也未定期监测检查,贻误治疗时机。

2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真的终身无事?

临床上不乏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因忽视监测治疗导致病情恶化、预后不佳的例子。

笔者曾接诊一位35岁男子,发现HBsAg阳性20余年,一直未规范检测与治疗,近1月出现上腹胀痛就诊,检查结果显示乙肝肝硬化、原发性肝癌并转移,转诊某肿瘤医院行介入,靶向、免疫等综合治疗,预后不佳。

这样病例在临床不计其数,很多患者自认为“乙肝小三阳”无关紧要,未重视可能的危害,没有定期复查以及接受必要的抗病毒治疗,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肝病。目前乙肝可防可控,仍然发展至终末期肝病(肝硬化,肝癌),非常令人惋惜。

据相关研究报道,未经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(CHB)患者的肝硬化发生率为2%-4%,危险因素包括宿主(年龄较大、男性、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时>40岁、ALT持续升高)、病毒(HBVDNA>2000 IU/ml、HBeAg持续阳性、C基因型)、合并HCV、HDV或HIV感染,以及合并其他肝损伤因素(如嗜酒或肥胖等)。肝硬化患者肝细胞癌年发生率3%~6%。年龄>40岁、男性、肝硬化、有HCC家族史、HBV高水平复制、饮酒、吸烟、合并糖尿病、肥胖、接触黄曲霉毒素等均为肝癌高发危险因素。

图1.乙肝疾病进展“三步曲”


3 HBV携带者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它?

慢性HBV感染者虽然无任何症状与体征,仍可发展成肝炎、肝硬化、肝癌,所以需要进行乙肝筛查及定期监测与治疗。

一、不确定是否为HBV携带者

①与HBV患者有密切接触、有乙肝家族史的人群,应积极进行乙肝筛查,以达到早期诊断与治疗。

②一般人群均应进行乙肝二对半筛查,特别是HIV感染者、男男性行为者、静脉药瘾者、HBV感染者的性伴侣、接受免疫抑制剂或肿瘤药物、抗丙肝病毒药物治疗者。

③孕妇和育龄期、备孕期女性均需筛查乙肝二对半。

二、确定为HBV携带者

①注意休息,避免劳累熬夜,忌酒。正常饮食,稍清淡,避免肥胖导致脂肪肝,可以正常婚育。

②建议每6-12个月进行血常规、生物化学、病毒学和LSM等检查,必要时进行肝活组织检查。每6个月检测甲胎蛋白及腹部超声筛查HCC。

③若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,及时启动治疗。

4 乙肝携带者与乙肝患者需定期接受

肝病专科医师评估与指导

近些年国内外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,乙肝已可防可治,甚至可实现临床治愈。

WHO提出 “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危害”的目标,即慢性乙型肝炎新发感染率要减少90%、死亡率减少65%、诊断率达到90%和治疗率达到80%。

目前我国现状不容乐观,据国家疾控中心的调查显示,我国乙肝病毒感染者约7000万例,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—3000万例,“存量患者”诊断率和治疗率都偏低,诊断率仅为18.7%,治疗率仅为10.8%。大量乙肝患者未得到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,严重影响健康与寿命。《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(2022年版)》,将广泛筛查、积极预防和抗病毒治疗作为防治纲领。具体概况如下:

一、扩大筛查

患者层面,可早期发现需要治疗的患者,改善患者预后,从而降低肝硬化、HCC和死亡风险;人群层面,可发现更多的 HBV 感染者、减少一般人群中 HBV 的危害,从而降低肝硬化、HCC和死亡风险。

二、扩大抗病毒治疗适应证:

乙肝病毒DNA(HBV DNA)检测结果为阳性,肝功能异常者应启动抗病毒治疗;乙肝病毒DNA检测结果为阳性,肝功能正常患者且符合下列情况之一,也建议抗病毒治疗:

1. 有HBV肝硬化家族史或HCC家族史,

2. 年龄>30岁,

3. 无创指标或肝组织学检查,提示肝脏(G≥2)或( F≥2 ),

4. HBV相关肝外表现(如HBV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等)。

三、推荐更高效且低耐药的

抗病毒药

如恩替卡韦(ETV)、富马酸替诺福韦(TDF)、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(TAF)或艾米替诺福韦(TMF)等。

四、停药指征

如因各种原因希望停药,治疗1年 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、ALT复常和HBeAg血清学转换,再巩固治疗至少3年(每隔6个月复查1次)仍保持不变,且HBsAg<200IU/mL,可尝试停药,但应严密监测,延长疗程可减少复发。HBeAg阴性CHB患者首选 Nas(ETV、TDF、TAF或TMF)治疗。建议HBsAg消失和/或出现抗-HBs,且HBVDNA检测不到、巩固治疗6个月 HBV DNA仍检测不到者,可停药随访。

五、疗效确切

指南明确提出长效干扰素联合核苷类药物联合抗病毒治疗,对部分优势人群,可获得持久的乙肝临床治愈;并提出失代偿期肝硬化经过抗病毒及抗肝纤维化治疗(双抗治疗),可以逆转肝硬化,即肝硬化再代偿。

医学科技日新月异,乙肝防治取得重大进展,慢性CHB患者理应享受医学科技进步的成果。人群应常规筛查乙肝检测项目(乙肝两对半),HBV携带者和HBV患者应定期至肝病专科咨询、监测相关指标,必要时进行抗病毒治疗。经过规范的治疗,HBV患者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,甚至实现临床治愈。

专家介绍

陈明发

职称:副主任医师

科室:感染性疾病科

医学博士,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,从事感染病学专业20余年;担任深圳市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委员,江西省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分会常委。

发表论文10余篇,其中SCI论文2篇。主持省级课题2项,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。

擅长各类型肝炎、肝硬化、肝癌、发热待查以及感染性疾病的诊治。



作者:感染性疾病科 陈明发

编辑整理:罗医宣